“优使性”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Blueidea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页面: '''優使性'''是一種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概念,優使性設計的重點在於讓產品設計能夠符合使用者的習慣與需求。以網際網路[[網...)
 
 
第1行: 第1行:
'''優使性'''是一種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概念,優使性設計的重點在於讓[[產品]]的[[設計]]能夠符合使用者的習慣與需求。以[[網際網路]][[網站]]的設計為例,希望讓使用者在[[瀏覽]]的過程中不會產生壓力或感到挫折,並能讓使用者在使用網站功能時,能用最少的努力發揮最大的效能。
+
'''优使性'''是一种以使用者为中心的设计概念,优使性设计的重点在于让产品的设计能够符合使用者的习惯与需求。以网际网路网站的设计为例,希望让使用者在浏览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压力或感到挫折,并能让使用者在使用网站功能时,能用最少的努力发挥最大的效能。
==譯稱==
+
==译称==
Usability 這個名詞目前在華文資料中出現有'''可用性'''、'''使用性'''、'''易用度'''、'''易用性'''、'''好用性'''…等等不同的譯稱,將此名詞譯為優使性,原因有三:
+
Usability 这个名词目前在华文资料中出现有'''可用性'''、'''使用性'''、'''易用度'''、'''易用性'''、'''好用性'''…等等不同的译称,将此名词译为优使性,原因有三:
*Usability 的意涵不只是可用、易用,更包含了將整體設計優質化的概念。
+
*Usability 的意涵不只是可用、易用,更包含了将整体设计优质化的概念。
*優使性的中文發音與英文原文發音相近。
+
*优使性的中文发音与英文原文发音相近。
*Usable 可譯為〝可用的〞但Usability卻不適合譯為可用性,因為Usability已成為一個專門且獨立的概念,並不能泛指所有事物的〝可用〞程度,譯為優使性可使其成為獨立的專有名詞,如此將有利於華文之相關研究,且不影響其〝可用〞之意涵。
+
*Usable 可译为〝可用的″但Usability却不适合译为可用性,因为Usability已成为一个专门且独立的概念,并不能泛指所有事物的〝可用″程度,译为优使性可使其成为独立的专有名词,如此将有利于华文之相关研究,且不影响其〝可用″之意涵。
  
:參考資料:魏澤群(2005)[http://www.usabilitymax.com 作者網站]。使用者最大:從優使性(Usability)出發的網站設計原則。台北市:網奕資訊。 (ISBN 9867236114)
+
:参考资料:魏泽群(2005)[http://www.usabilitymax.com 作者网站]。使用者最大:从优使性(Usability)出发的网站设计原则。台北市:网奕资讯。 (ISBN 9867236114)
==定義優使性==
+
==定义优使性==
===定義===
+
===定义===
提到優使性,常讓人聯想到“便於使用的”或“對使用者友善”;但這兩個詞彙還不足以涵蓋優使性複雜的本質。Tara Smith提出五個有別於系統功能性需求的優使性特點:
+
提到优使性,常让人联想到“便于使用的”或“对使用者友善”;但这两个词汇还不足以涵盖优使性复杂的本质。Tara Smith提出五个有别于系统功能性需求的优使性特点:
#實用性(utility):可以用來完成使用者要求的任務;
+
#实用性(utility):可以用来完成使用者要求的任务;
#支援任務/目標(goal/task support): 設計用以完成任務;
+
#支援任务/目标(goal/task support): 设计用以完成任务;
#適應(accommodation):能夠適應不同的使用者族群;
+
#适应(accommodation):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者族群;
#採用(adoption): 因為優使性勝過競爭者的產品,所以被使用者採用;
+
#采用(adoption): 因为优使性胜过竞争者的产品,所以被使用者采用;
#可伸展性/順應性(extensibility/adaptability): 系統功能可以延伸或改造,以配合(出乎意料之外的)新任務或目標。
+
#可伸展性/顺应性(extensibility/adaptability): 系统功能可以延伸或改造,以配合(出乎意料之外的)新任务或目标。
 
===要素===
 
===要素===
对'''優使性'''要素的定义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
对'''优使性'''要素的定义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有效性(effectiveness)
 
*有效性(effectiveness)
 
*高效性(efficiency)
 
*高效性(efficiency)
*實用性(utility)
+
*实用性(utility)
 
*安全性(safety)
 
*安全性(safety)
*易學性(learnability)
+
*易学性(learnability)
*易記性(memorability)
+
*易记性(memorability)
==優使性考量==
+
==优使性考量==
優使性包括以下幾個考量:
+
优使性包括以下几个考量:
*使用者是誰、他們具備哪些知識、他們可以學什麼?
+
*使用者是谁、他们具备哪些知识、他们可以学什么?
*使用者想做什麼、或需要做什麼?
+
*使用者想做什么、或需要做什么?
*使用者一般、非專業性的背景是什麼?
+
*使用者一般、非专业性的背景是什么?
*使用者工作時的情境(context)是什麼狀況?
+
*使用者工作时的情境(context)是什么状况?
*哪些部分任務可以交給機器辦理?哪些需要使用者親力親為?
+
*哪些部分任务可以交给机器办理?哪些需要使用者亲力亲为?
  
以上這些問題,可在專案計畫初期,透過用戶與任務分析尋求解答。
+
以上这些问题,可在专案计划初期,透过用户与任务分析寻求解答。
 
==参见==
 
==参见==
 
*[[有效性]]
 
*[[有效性]]
第40行: 第40行:
  
 
[[Category:设计]]
 
[[Category:设计]]
 +
__NOTOC__

2008-10-18T08:59:13的最后版本

优使性是一种以使用者为中心的设计概念,优使性设计的重点在于让产品的设计能够符合使用者的习惯与需求。以网际网路网站的设计为例,希望让使用者在浏览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压力或感到挫折,并能让使用者在使用网站功能时,能用最少的努力发挥最大的效能。

译称

Usability 这个名词目前在华文资料中出现有可用性使用性易用度易用性好用性…等等不同的译称,将此名词译为优使性,原因有三:

  • Usability 的意涵不只是可用、易用,更包含了将整体设计优质化的概念。
  • 优使性的中文发音与英文原文发音相近。
  • Usable 可译为〝可用的″但Usability却不适合译为可用性,因为Usability已成为一个专门且独立的概念,并不能泛指所有事物的〝可用″程度,译为优使性可使其成为独立的专有名词,如此将有利于华文之相关研究,且不影响其〝可用″之意涵。
参考资料:魏泽群(2005)作者网站。使用者最大:从优使性(Usability)出发的网站设计原则。台北市:网奕资讯。 (ISBN 9867236114)

定义优使性

定义

提到优使性,常让人联想到“便于使用的”或“对使用者友善”;但这两个词汇还不足以涵盖优使性复杂的本质。Tara Smith提出五个有别于系统功能性需求的优使性特点:

  1. 实用性(utility):可以用来完成使用者要求的任务;
  2. 支援任务/目标(goal/task support): 设计用以完成任务;
  3. 适应(accommodation):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者族群;
  4. 采用(adoption): 因为优使性胜过竞争者的产品,所以被使用者采用;
  5. 可伸展性/顺应性(extensibility/adaptability): 系统功能可以延伸或改造,以配合(出乎意料之外的)新任务或目标。

要素

优使性要素的定义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 有效性(effectiveness)
  • 高效性(efficiency)
  • 实用性(utility)
  • 安全性(safety)
  • 易学性(learnability)
  • 易记性(memorability)

优使性考量

优使性包括以下几个考量:

  • 使用者是谁、他们具备哪些知识、他们可以学什么?
  • 使用者想做什么、或需要做什么?
  • 使用者一般、非专业性的背景是什么?
  • 使用者工作时的情境(context)是什么状况?
  • 哪些部分任务可以交给机器办理?哪些需要使用者亲力亲为?

以上这些问题,可在专案计划初期,透过用户与任务分析寻求解答。

参见